教学教研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评估数据自评报告
2020-10-21
0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评估数据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 25号)和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武汉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依托状态数据平台,广泛发动全院师生,对学院的办学情况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学院自评汇总情况报告如下,请予以审定。

 

一、学院基本情况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是二OO二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2]54号文)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1993年创办的原民办武汉科技工程学校基础上联合1984年创办的民办东湖大学而建立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普通大专层次,学制三年,学校代码12987)。

学院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铁机村特2号。校园网能满足学院教学工作和学习及现代网络服务的需要,各项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招就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后勤处、财务处、人事处、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民办高职教育研究所等机构。学院现设有信息工程系、轨道交通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思政课部、基础课部。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铁道机车、城市轨道车辆技术、电子商务、工程造价、会计、无人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应用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依法办学、跟踪市场、立德树人、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立足行业、企业,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各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赢得了社会认同和良好的评价。

学院连续多年荣获武汉市“文明单位”、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武昌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种荣誉称号。学院本着“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举校企合作之旗、走工学结合之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本位,努力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已先后在武汉和广东、深圳、江苏、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输出关系,被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的就业率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秉承“严谨、求实、开拓、奋进”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领先、加强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创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自评工

 1.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宣传

学院把评估工作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可持续性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为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展开,学院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中层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评估办公室,统筹协调评估工作。组织学习国务院督导委办公室、省政府督导委办公室关于评估工作的有关重要文件精神,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研究评估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评估氛围。

2.明确工作任务,完善评估机制

评估领导小组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制定了《武汉科技职业学院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对学院评估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确立评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学院自评报告审定、各项工作统筹安排;明确了评建工作内容、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为确保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学习强化和完善了评估工作机制,形成了沟通、反馈、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性循环评建工作机制。

3.团结协作,推进自我评估工作

学院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突出重点,落实整改。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切实推进评估的各项工作。学院先后组织完成了评估数据填报,以及院长、专业主任、学生的问卷调查填写等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学方面,学院教务处先后组织专职教师进行了全校性专业剖析活动,促进了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对评估工作中发现的差距、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加快建设与整改,将“评估过程”真正变成了“诊改过程”。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全方位促进了学院教学及各项工作,为确保评估合格奠定了基础。

 

、自评情况

(一)办学基础能力

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17年为282.09万元,2018年为342.09万元,2019年为352.42万元,。信息化教学条件的基本情况为:接入互联网出口宽带3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30Mbps,教学终端机311台,数字资源总量61000GB,上网课程35门,无线网络部分覆盖。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和政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日趋合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师资队伍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日趋合理,基本能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坚持走引进与培养并举的道路,有计划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重视和加强教师梯队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专任教师队伍。自2006年以来,每年对新进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学规范等岗位培训,使专任教师能较快适应专业教学需要,提高了教学水平。学院通过选派参加培训、参加证书考试、开展技术服务、顶岗挂职锻炼等有效途径,着力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立足武汉,服务湖北,辐射长江三角洲,中部区域经济”为办学定位,坚持“办学融入社会,专业依托产业,教学深入企业”的办学理念,着力为武汉的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现代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服务湖北、建设湖北为主导,围绕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调整专业,针对企业实际定制课程,针对岗位要求训练技能,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坚持举办定向培养班。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定向培养初中级管理人才,由国内上市企业或知名企业资助,可享受企业特别提供的奖助学金,学生毕业即可就业。

二是依托行业优势,发挥科技领先作用。注重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优秀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创业项目立项等多种资助,依托湖北科技协会,注重自主创业培训,常年开办创业培训、邀请专家教授传授创业经验,努力成为培养未来引领经济发展的企业家的摇篮。

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生产一线岗位需求接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凸显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文写作》、《体育》、《就业指导》等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学院主要抓住了两个关键:一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社会需求量大、技术相对稳定的长线专业,依托这些专业的辐射作用,开办社会紧缺的短、平、快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二是依据自身办学条件量体裁衣,实行宽口径的专业设置与专门化的培养方向相结合,毕业生既有上岗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适应跨岗工作的能力,从而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学院专业布局合理,结构科学,主要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特色、新技术、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工、文、经、管等协调发展,同时发展一些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学院积极探索并实施以“订单式”培养为主体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较好地体现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

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学院坚持根据行业企业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能力、知识、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设置课程、选取教学内容,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院领导、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先后两轮编制和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以技能培养为根本目标,科学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学院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将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中。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循序渐进、覆盖面宽、针对性强的原则,着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顺序,形成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实训模式。各专业教学计划都安排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顶岗实习时间达到4个月以上,覆盖率为100%。

3.实习实训

学院建立了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务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各系具体协调、指导、检查实践教学工作,随时研究解决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各专业制定了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并依据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制定实训方案,严格规范实践教学考核环节。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既是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主讲教师、指导教师,又是实习、实训室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同时,在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教育、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

4. 人才培养创新与特色

学院按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积极推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的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共同育人的基本培养模式,以“学校为本、企业为源”的理念为导向,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营造“产教并举”的职业能力培养环境,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市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对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1)岗位技能统领教学全过程

采取“2.5+0.5”模式,即公共必修课、岗位素质课、岗位技能课,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企业派出有经验的能工巧匠负责学生技能方面的教学工作。将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融为一体,学校参与指导,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规定,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分配上,岗位技能课教学不低于50%。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双方一致统一以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主线,整个教学过程、育人环节围绕这个主线展开,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开发教学内容,做到课程设置服务于“岗位”、教学内容不脱离“岗位”、教学方法紧贴“岗位”、教学效果能体现“岗位需要”。把“应用型”人才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2) 确保能力培养落实到位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学院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实施各类实习过程中借助企业的资源,通过任务、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稳定可靠,设备完备的场地、岗位、项目和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等,确保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不走过场。通过这种实习,学生技能强化训练,同时也利于学生取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学生能持“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上岗,提高了学生初次就业的质量率,对学生今后转岗升职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3) 订单培养,实现三方共赢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合作共赢。对学校而言,吸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管理和教学,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拓展实习实训基地,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融入社会,服务企业,可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加快成长的速度和步伐。为了避免学生对“入校即就业”的误解,导致学习上的懈怠,学院规定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由企业实行二次推荐,组织学生就业面试,再安置就业等规定,保证学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0%。为确保就业率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企业而言,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总体的素质,增强了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保证了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学生发展

1.学生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协调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全方位、多渠道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组织多家高新企业和地铁公司以及铁路单位到学校进行校园招聘,并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在就业工作方面,我院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不断创新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

1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院领导高度重视,把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构建了院系两级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开展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坚持了招生就业工作定期例会和周报制度,形成了招生、教学、管理及就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2)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指导毕业生掌握就业技能技巧,对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通过校园网及QQ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到校开展招聘工作,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机会;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服务工作,及时反馈收集信息,理顺就业工作思路。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自评,我院对近年来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学校工作和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深层次难题亟需解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经费相对紧缺,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存在问题: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为零,生均经费与省属院校标准相比差距较大,与我院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原因分析:由于我院属于民办高校,多年来,省市财政基本没有经费投入。

整改措施:1)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机制和办学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捐赠、科技成果产业化、社会培训与服务等途径,以及校友会、基金会等多种形式筹集办学经费,拓展收入渠道,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2)在最大限度获取外部资源的同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促进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其最佳效益。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校企合作相对松散,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存在问题: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紧密型、深层次、全方位合作的企业不多。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整改措施:1)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形成约束与激励机制。对各院系以及重点建设专业群,提出校企合作的明确要求,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校企“双主体”育人,优化整合校企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2)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建立校企利益共享机制。利用学校优质办学资源和高水平教师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激发校企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双师型”教师相对不足,影响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

存在问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较少,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积极性不够高,双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团队中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数量以及承担的课时比例偏低,双师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的培训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原因分析: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以及兼职教师聘任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够。

整改措施:1)进一步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有关制度。一是结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优评奖以及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对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加大考核力度;二是将进入企业学习、实践作为我校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形式,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提高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师的津贴标准,激励教师主动、定期到企业一线;四是将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和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以及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等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相关工作的综合效益;

2)强化对二级学院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考核。采用引进和引智并举的方法,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密切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更为广泛的兼职教师库,切实增加各专业特别是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兼职教师数及承担课时的比例,提高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质量。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围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和人才互聘互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特色,培育优势,在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再谱新曲。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

                                                            二〇二〇年十月六日

 



相关信息
我院召开2024年春季教学工作部署会
我院召开2024年春季教学工作部署会3月4日上午10点,我院在教学楼207会议室召开2024年春季教...
纸飞机大赛激发创新思维,展现飞行梦想
纸飞机大赛激发创新思维,展现飞行梦想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月7日,武汉科技职业学院第五届...
探寻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探寻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革命历史和生动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切实提高...